我们的经典·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
爱国篇
撰稿:赵喆 李禹翰
三十功名尘与土,八千里路云和月。这是出自《满江红·写怀》的词句,这首感情激荡、气势磅礴的《满江红》饱含着岳飞精忠报国、一腔热血的英雄气概。透过迷蒙的历史风云,依稀可见血色夕阳中,那曾经的战场上,将军用过的缨枪兀自挺立……
孔曰成仁,孟曰取义,对祖国的报效已经是士大夫血液中的一部分。然而,爱国精神不是仕官者的专利,小民犹可为之也。无论在朝在野,是官是民,在大义面前,我们心目中,都有着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词语——祖国。
中国,与其说是一个政治实体,还不如说是一个文明实体——一个世界上唯一幸存至今而未断流的文明。爱国主义便是贯穿于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的核心,也是孕育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所在。作为一种对客观存在的认识,同时又作为对待祖国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原则,爱国主义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会随着时代的前进而有所变化,但无论如何,它总是与热爱祖国的河山和人民、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密切联系在一起。
因为忧国忧民、以天下为己任,战国时代楚国的屈原“长太息以掩涕兮,哀民生之多艰”;西汉的苏武奉命出使匈奴,被扣而始终毫不变节;北宋的杨家将、明朝的戚继光、清朝的林则徐、近代的孙中山、秋瑾、黄花岗七十二烈士;在文化战线上,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,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鲁迅等等,他们都是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,挺身而出,威武不屈的中华儿女。
爱国精神不仅仅在于我们面对危机、困境或人生选择时的应变之法,更体现在我们追求的人生信仰和坚持的价值取向。十九大以来,习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及中国传统文化,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、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。弘扬传统文化,是对核心价值观本源的一脉相承,是对其在本质上的认可与信仰。新时代的爱国精神,除了以一腔热血报效祖国之外,践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也是题中之意。
新时代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,不能仅仅停留于形式,更要继承文化最深处的精神蕴藉。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武术,与外国技击最大的不同之处,便在于其本身气韵生动的精神内涵与悠长写意。
比如中国三大内家拳之一的形意拳,这是一门创立在卫国战争中的拳法,创始人便是开篇《满江红》的作者,岳飞。在形意拳的创设理念和发展史中,始终贯彻着战阵杀敌、精忠报国的思想内核。如今的形意弟子,继承的不仅仅是“视人如蒿草,打人如走路”的拳法招式,更是无数先辈“以天下为己任”的爱国信念与理想。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、最高层的,还是文化软实力,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,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,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。对本国文化的自信,实则是对国家的自信,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。在当代中国,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,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主题。
一千年前的南宋,一杆长枪,挑起了半个中国;一千年后的今天,后人再次拔起这杆缨枪之时,所挺立的,当是我们的文化与精神。传承华夏精神,坚定文化自信,守护并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这就是新时代中华儿女最真切、最深切的爱国情怀。
怒发冲冠,凭栏处、潇潇雨歇。抬望眼、仰天长啸,壮怀激烈。三十功名尘与土,八千里路云和月。莫等闲、白了少年头,空悲切。
靖康耻,犹未雪。臣子恨,何时灭。驾长车,踏破贺兰山缺。壮志饥餐胡虏肉,笑谈渴饮匈奴血。待从头、收拾旧山河,朝天阙。